名校網
dào bù shí yí

道不拾遺


拼音dào bù shí yí
注音ㄉㄠˋ ㄅㄨˋ ㄕˊ 一ˊ

繁體道不拾遺
詞性


詞語解釋

道不拾遺[ dào bù shí yí ]

⒈ 無人撿取路上失物。形容刑法嚴峻,無人敢犯法。也形容民風廉直,社會安寧。

為長陵令,道不拾遺?!稘h書·何并傳》

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; no one would keep lost articles found by the roadside;

引證解釋

⒈ 謂路有失物,無人拾取。古時用以形容刑法嚴峻或民風淳厚。

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子產 退而為政,五年,國無盜賊,道不拾遺?!?br />《北史·厙狄士文傳》:“法令嚴肅,吏人股戰(zhàn),道不拾遺?!?br />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報仇》:“朱源 做了三年縣宰,治得那 武昌縣 道不拾遺,犬不夜吠。”
毛澤東 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七:“農會勢盛,地方牌賭禁絕,盜匪潛蹤。有些地方真?zhèn)€道不拾遺,夜不閉戶。”

國語辭典

道不拾遺[ dào bù shí yí ]

⒈ 財物遺失在路上,無人會據為己有。形容社會風氣良好,人民安居樂業(yè)。也作「路不拾遺」、「路無拾遺」。

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下》:「仲尼為政于魯,道不拾遺,齊景公患之?!?br />《資治通鑒·卷二·周紀二·顯王十四年》:「吾臣有種首者,使備盜賊,則道不拾遺?!?/span>

近音詞、同音詞


“道不拾遺”分字解釋


詞語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