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永無止境】單字解釋
境:基本詞義 ◎ 境 jìng 〈名〉 (1) (形聲。從土,竟聲。本義:邊境,國境) (2) 同本義 [boundary] 境,疆也。——《說文新附》 至齊境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贊能》 (3) 字本作“竟” 亡不越竟?!蹲髠鳌ば辍?邊竟有人焉?!肚f子·天道》 其竟關(guān)之政盡察?!盾髯印じ粐?與燕王會境上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 廉頗送至境。 屯于境上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 起視四境。——宋· 蘇洵《權(quán)書·六國論》 (4) 又如:出境(離開國境);入境(進(jìn)入國境);境宇(國境,疆土);境人(境內(nèi)之人;本地人);境頭(結(jié)果;亦作“景頭”。神佛點化人制造的幻境);境土(疆域;領(lǐng)地);境會(在邊界上聚會) (5) 境況 [circumstance]。如:境物(四周的環(huán)境與景物);家境(家庭的經(jīng)濟(jì)狀況);境象(景象;情境) (6) 居所,地方 [place] 結(jié)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?!獣x...
無:基本詞義 ◎ 無 (1) 無 mó (2) ——“南無”( nāmó ):佛教用語,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 (3) 另見 wú 基本詞義 ◎ 無 無 wú 〈名〉 (1) (會意。據(jù)甲骨文字形,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辭、金文中“無、舞”同字。本義:樂舞) (2) 同本義 [sing and dance] (3) 哲學(xué)范疇,指無形、無名、虛無等,或指物質(zhì)的隱微狀態(tài) [nihility] 天下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無。——《老子》 詞性變化 ◎ 無 無 wú 〈動〉 (1) 沒有,跟“有”相對 [not have;there is not] 無,不有也?!队衿?無若丹朱傲?!稌ひ骛ⅰ?無偏無黨?!稌ず榉丁?無內(nèi)人之疏,而外人之親。——《荀子·法行》 事不耳聞目睹而臆斷其有無,可乎?——蘇軾《石鐘山記》 無不伸頸?!队莩跣轮尽で锫曉娮孕颉?無不變色。 無不畢肖?!濉?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 無不驚為生人。 (2) 又如:無顏落...
止:基本詞義 ◎ 止 zhǐ 〈名〉 (“趾”的本字。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上象腳趾頭,下象腳面和腳掌。本義:腳) 同本義 [foot] 止,下基也。象草木出有址,故以止為足?!墩f文》 北止?!秲x禮·士昏禮》。注:“足也。” 屨校滅止。——《易·噬嗑》 舉止高。——《漢書·五行志》 四之日舉止?!稘h書·食貨志》 當(dāng)劓者,笞三百,當(dāng)斬左止者,笞五百?!稘h書·刑法志》 詞性變化 ◎ 止 zhǐ 〈動〉 (1) 停住,中斷進(jìn)程 [halt;stop] 止,停也,息也。——《廣韻》 亦可以止矣?!秴问洗呵铩は沦t》。注:“止,休也。” 樹欲靜而風(fēng)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也?!俄n詩外傳》 羽飛乃止?!度龂尽ぶT葛亮傳》 雪止?!顿Y治通鑒·唐紀(jì)》 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從?!读凝S志異·狼三則》 絮絮不止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...
永:基本詞義 ◎ 永 yǒng 〈形〉 (1)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樣子。本義:水流長) (2) 同本義 [(of stream) long] 永,水長也。象水巠理之長。——《說文》 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?!对姟ぶ苣稀h廣》。 毛傳:“永,長。” (3) 泛指長。兼指時間和空間 [long;distant] 施于眾長謂之永。——《方言一》 不永所事?!兑住ぴA》 日永星火?!稌虻洹?維以不永懷?!对姟ぶ苣稀ぞ矶?永矢弗諼?!对姟ばl(wèi)風(fēng)·考槃》 且以永日?!对姟ぬ骑L(fēng)·山有樞》 求永貞?!吨芏Y·大祝》 永乃保之?!秲x禮·士冠禮》 以永終譽(yù)?!抖Y記·中庸》 降年有永有不永?!稌じ咦谕铡?斗南當(dāng)日永,萬物顯光明。——《西游記》 (4) 又如:永晝(長長的白天);永永(久遠(yuǎn));永生(長生);永言(長言);永傷(長久憂傷悲痛);永思(長思,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