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舟者歌

挽舟者歌朗讀

我兄征遼東,餓死青山下。

今我挽龍舟,又阻隋堤道。

方今天下饑,路糧無些小。

前去三千程,此身安可保!

寒骨枕荒沙,幽魂泣煙草。

悲損門內妻,望斷吾家老。

安得義男兒,焚此無主尸。

引其孤魂回,負其白骨歸!

譯文注釋

譯文

我的哥哥去東征高句麗,已經在青山下活活餓死。

我今日為皇帝龍舟拉纖,被困在這千里長的隋堤。

現如今普天下正鬧饑荒,一路上已沒有多少糧米。

望前方還有長長的路程,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?

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嘆,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。

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傷,高堂二老不見兒的影子。

怎能遇到一位俠義之人,憐憫這不知姓名的尸體。

引領這個孤魂返回故鄉(xiāng),背負這白骨回到家中去。

注釋

征遼東:遼東:郡、國名。戰(zhàn)國燕置郡,轄境相當于今遼寧大凌河以東。西晉改為國。十六國后燕末地入高句麗。隋大業(yè)七年至十年(611-614),煬帝三次東征高句麗。

青山:在今遼寧義縣東北。

挽龍舟:在岸上牽引帝王所乘的船。

隋堤:煬帝開通濟渠,沿河筑堤種柳,謂之隋堤。

方:正當。

路糧:途中所需糧米。些:少量。

安:如何、怎么。

枕:橫躺。一作“惋”。

悲損:因悲傷而瘦損。

老:長輩,老父、老母。

義男兒:仗義的男子漢。

無主尸:設想自己死后,尸體無人料理。

負:背,擔負。

創(chuàng)作背景

隋煬帝即位后,大興土木,營建東都洛陽及各處離宮四十余所;他還增筑長城,開鑿運河,并發(fā)動了對吐渾和高麗的大規(guī)模戰(zhàn)爭,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。這首民謠,就是隋大業(yè)十三年(616年),隋煬帝三下江都時,挽舟民夫們感于處境所作。

詩詞推薦

尺一催歸白玉京,浮云偏妒月華明。鳳凰遠舉弋何慕,鶗鴂爭鳴草不馨。

館列翹才難致仕,杖攜靈壽莫扶傾。重瞳不見賈山久,猶駕軺車作德星。

記從論畫每謙辭,高眼于人寡索疵。與辨微芒折毫發(fā),幾曾贗鼎混真知。

窗影江光四面開,虛空無處得生埃。依依山頂云飛去,隱隱海門潮上來。

噴雪浪搥藏鶴冢,落花風掃煉丹臺。吸江亭上多時坐,誰信茶甌勝酒杯。

朱陵桃子千年實,楚國連城三獻非。鳳翥乍書花自雨,龍睛才點畫能飛。

衣冠早日見升平,談論雍容接老成。已

山川不記何年別,城郭應非昔所經。

欲駐征車終日望,天河云雨晦冥冥。

花枝婭姹搖春風,紛紛蜂蝶爭繁叢。我來提壺飲花下,閑愁如雪皆消融。

枝頭黃鳥聲更好,似惜春光怨春老。少年樂事那復得,只今空憶長安道。

救人無術廿載中,歸來兩鬢已成翁。故交如花漸凋落,欲話衷曲誰人同?

且拚爛醉花陰臥,明日呼童掃落紅。

清甘一派古祠邊,昨日親烹小鳳團。

卻恨竟陵無品目,煩君粗鑒為嘗看。

一色青松幾萬栽,異香薰路帶花開。
山門欲別心潛愿,更到蜀中還到來。
到處逢山便欲登,自疑身作住來僧。
徒行至此三千里,不是有緣應不能。

迎霜破雪是寒梅,何事今年獨晚開。應為花神無意管,故煩我輩著詩催。

繁英未怕隨清角,疏影誰憐蘸綠杯。珍重南鄰諸酒伴,又尋江路覓香來。

扁舟入浙,便有家山意。全勝軺車駕邊地。愛官塵不到,書眼爭明,稱壽處,春傍梅花影里。
平生丘壑志,未老求閑,天亦徘徊就歸計。想疊嶂雙溪,千騎弓刀,渾不似、白石山中勝趣。怕竹屋梅窗欲成時,又飛詔東山,謝公催起。

滿目溪山筆下成,山邊山外有溪聲。憑君欲領溪山趣,但向綠榕橋上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