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頤浩的詩詞(84首)

呂頤浩

呂頤浩(1071年—1139年4月30日),字元直,其先樂陵人,徙齊州。南宋初年名相。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。著有文集十五卷,已佚,今存《忠穆集》等。呂頤浩在相位時(shí),顓肆自用,力排李綱、李光諸人。創(chuàng)立月椿錢,為東南患。然宣和伐燕之役,頤浩隨轉(zhuǎn)運(yùn);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,請議長久之策,一時(shí)稱其切直。又苗傅等為逆,頤浩與張浚創(chuàng)議勤王,卒平內(nèi)難。少長西北兩邊,嫻於軍旅;應(yīng)詔上戰(zhàn)守諸策,條畫頗備。

人物生平

呂頤浩的先祖原居滄州樂陵(今山東德州),后遷齊州(今山東濟(jì)南),呂頤浩即為當(dāng)?shù)厝恕#?/p>

宋哲宗紹圣元年(1094年)進(jìn)士。先任密州司戶參軍,其后累遷官職。

徽宗宣和四年(1122年)隨種師道攻燕京(今北京市)后,被命為燕山府路轉(zhuǎn)運(yùn)使。

宣和七年(1125年)曾因?qū)㈩I(lǐng)郭藥師欲降金,而一并被擄至金國,后被放歸,再被命為河北都轉(zhuǎn)運(yùn)使,不久因病請辭。

高宗建炎元年(1127年),被命為揚(yáng)州知州。

建炎三年(1129年),任同簽書樞密院事、江淮兩浙制置使,同年,苗傅、劉正彥兵變,高宗被迫退位,呂頤浩與張浚、劉光世、韓世忠等將領(lǐng)率軍勤王,平苗劉之亂,迎高宗復(fù)位,立下大功,先拜尚書右仆射,復(fù)遷左仆射。不久,金兵再度南侵,渡過長江,呂頤浩曾請高宗登船入海避敵。

宋朝立國重文輕武,故相權(quán)與軍權(quán)乃分。南宋初期,兵馬倥傯,因此有宰相兼領(lǐng)軍權(quán)者,呂頤浩即為其一。此時(shí)呂頤浩位高權(quán)重,“樞府幾無所預(yù),頤浩在位尤顓恣”,因此為人所憚。

建炎四年(1130年),浙西制置使韓世忠困金將完顏?zhàn)阱鲇邳S天蕩,呂頤浩建議高宗親征,御史中丞趙鼎即以冒進(jìn)為由上疏,呂頤浩因此請辭,被命為鎮(zhèn)南軍節(jié)度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醴泉觀使。后改任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

紹興元年(1131年),呂頤浩二度拜相,任少保、尚書左仆射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,與秦檜共相,呂頤浩主外而秦檜主內(nèi)。

紹興二年(1132年),再受命都督江、淮、荊、浙諸軍事,并于鎮(zhèn)江(今中國江蘇省鎮(zhèn)江市)開都督府;此年因韓世忠之駐軍,呂頤浩與朱勝非創(chuàng)立月樁錢(一種賦稅),供給軍用。然其好任用私人,因此排擠秦檜、李綱、李光等人。

紹興三年(1133年),呂頤浩再被罷相,任鎮(zhèn)南軍節(jié)度使、開府儀同三司、提舉洞霄宮,改特進(jìn)、觀文殿大學(xué)士。其后官職累遷,然已非在權(quán)力核心,紹興五年(1135年),封成國公。

紹興九年(1139年),金國歸還黃河以南之地,高宗欲調(diào)呂頤浩至陜西鎮(zhèn)守,呂頤浩以老病請辭。后再赴召至臨安(今浙江杭州),但病未能見到高宗,之后就告歸臺州養(yǎng)病。同年四月初一(4月30日),呂頤浩去世,享年六十九歲,獲贈為太師、秦國公,謚號忠穆。

淳熙十五年(1188年),呂頤浩得以配享高宗廟庭。

寶慶二年(公元1226年),宋理宗圖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勛閣,呂頤浩位列其中。

呂頤浩的詩詞列表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草履便將為幸舄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東歸頓覺馬蹄輕,佇望天臺景色新。遙想故園芳草盛,一番桃李又烘春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馬前山色入吟鞭,馬上行人思涌泉。楓落吳江何足道,好詩今擬謝臨川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妙年題筆吐英辭,壯歲文章盡色絲。五字七言嫌淺俗,揮毫新制六言詩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故園一別四經(jīng)秋,倦宦東歸念昔游。下馬郵亭開病目,壁間依舊見銀鉤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睿圣崇儒治,嚴(yán)宸夜已分。講論經(jīng)理切,紬繹帝心勤。

    銅鼓三更漏,牙簽六藝文。游心通二典,刻意究三墳。

    玉殿澄寒月,楓庭藹慶云。邇英如廁跡,所學(xué)獻(xiàn)吾君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危梯凌碧空,不與廛閭通。朝煙翳高棟,靄靄猶從龍。

    遙睇辨滄海,縱觀分岱宗。常山與馬耳,歷歷在目中。

    良時(shí)無停景,遠(yuǎn)宦如飄蓬。汨沒困簿領(lǐng),何以舒心胸。

    公馀頻登臨,勿使酒樽空。行看五六月,下視零雨濛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招提掛層峰,朱檻倚天半。冷風(fēng)閣底回,暑晝消清汗。

    危躋出?窱,俯視群峰亂。吾人家東州,官學(xué)各羈絆。

    玆游豈易得,勿訝金樽滿。終期汗漫游,醉臥云巒畔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煌煌文德門,絳殿高巍巍。朔望奉朝謁,自覺身光輝。

    吾家濟(jì)水南,舊隱掩雙扉。三徑雖就荒,松菊猶依依。

    歸歟懷魏闕,倦宦念東歸。游子行未已,江湖雁南飛。

    去就兩無策,躊躇送殘暉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霜風(fēng)捲霧散,天日增光明。警蹕轉(zhuǎn)前路,百鳥相和鳴。

    邊塵暗長淮,今歲幸西城。野店翠華過,縱觀滿檐楹。

    豐年高廩多,薄飯猶香粳。衰鈍猶何者,厚顏羞大烹。

    鹽梅乏滋味,終恐傷和羹。干戈幾時(shí)休,憂國心如酲。

    歸歟魏闕念,老矣滄洲情。勉力謂諸將,為時(shí)請長纓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昔年曾伴江湖客,泛宅浮家煙水闊。蘭旌桂棹去夷猶,醉吟爛賞湖山色。

    即今別來四五年,漁蓑煙艇想依然。驅(qū)車終歲走塵土,夢魂猶在苕霅間。

    主人好事誰能敵,鑿蘚誅茅開一室。宛如畫舫到江南,左列圖書右經(jīng)籍。

    嗟予蹤跡若飛蓬,笑談偃息幸相從。有時(shí)睡覺驚四顧,恍然身在船窗中。

    經(jīng)營雅協(xié)滄洲趣,祇欠云濤破煙霧。蕭蕭風(fēng)雨夜深時(shí),憶著扁舟橫野渡。

    羨君腹大飽詩書,筆端摛藻飛瓊琚。行看乘槎犯牛斗,吾知此舍真蘧廬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霜汀野岸清宵月,偏照蓬窗不寐人。遙想塞垣千里共,可憐名宦阻相親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北山逋客今何在,西塞從軍各未歸。欲訪草堂尋舊隱,恐教猿鶴謾依依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稻醅初熟鵝兒色,金橘方包彈子新。寄與鄉(xiāng)朋供一醉,捧觴應(yīng)笑獨(dú)醒人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誰家方響聞鶯聲,恰似年時(shí)在帝京。寶馬金鞍芳草路,卻教潘鬢二毛生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扁舟深入水云鄉(xiāng),浩渺渾疑帶遠(yuǎn)江。蓼岸阻風(fēng)還度日,夕陽依約照篷窗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丹心憂國夢魂間,祗恐清霄亦未閑。枕上幾回游魏闕,覺來聊且看閩山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秋蘭馥郁有幽香,不謂無人不吐芳。最好移根來一室,試紉幽佩意何長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雙蓮爭秀漾清波,霧卷煙收認(rèn)兩娥。楓落澄江秋欲盡,半池霜倒奈愁何。

  • 唐代:呂頤浩

    溪蓀得地恣芬芳,三尺揮空劍刃長。聞道仙人嘗采掇,澗邊栽植對朝陽。

呂頤浩詩詞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