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人大全

戴休珽

[唐代] 戴休珽

戴休珽,唐朝著名詩人,作品有《古意》等。

樊驤

[唐代] 樊驤

樊驤,字元龍,唐朝會昌三年進士第。詩一首。

智亮

[唐代] 智亮

智亮,大中中閩開元寺僧。嘗袒膊行乞,號袒膊和尚。詩二首。

杜周士

[唐代] 杜周士

杜周士(?—822),京兆(今陜西西安)人。德宗貞元十七年(801)登進士第。二十年為桂管從事,憲宗元和三年(808)任留后。四年后歷事五管諸府,十二年為嶺南從事。十五年府罷,入為監(jiān)察御史。穆宗長慶二年(822)出使安南,過邕州,刺史李元宗呈狀,謂邕管不宜廢,容管經(jīng)略使嚴公素遣人盜稿,周士因憤死。事跡散見柳宗元《童區(qū)寄傳》、《同吳武陵送前桂州杜留后詩序》、《新唐書·南蠻傳》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
太虛

[唐代] 太虛

(?—80)果州西充(今四川西充)人。幼好道。18歲時父母雙亡,遂棄資產(chǎn),入南岷山修道。憲宗元和四年(809)卒,時以為解化成仙?!稓v世真仙體道通鑒》卷四二有傳?!豆沤駡D書集成·職方典·順慶府部》存其詩5首,《全唐詩外編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王迥

[唐代] 王迥

王迥,號白云先生,家住襄陽鹿門山,是一位隱居的高士,與一生未曾出仕的孟浩然是交誼深摯的好友。孟詩中關于王迥的詩作很多,可見與孟浩然關系相當密切?!度圃姟肥珍浟?em>王迥的一首題為《同孟浩然宴賦》的詩,前綴小傳說:“王迥,家鹿門,號白云先生,與孟浩然善?!泵虾迫辉姟栋自葡壬?em>王迥見訪》:“歸閑日無事,云臥晝不起。有客款柴扉,自云巢居子。居閑好芝術,采藥來城市。家在鹿門山,常游澗澤水”。說明王迥家確實住在湖北省襄陽市東南的鹿門山。

陶峴

[唐代] 陶峴

晉陶淵明第九代商孫,號風月散人。江南絲竹首創(chuàng)者。唐開元二年定居昆山千燈陶家橋。其學嫻經(jīng)濟,亦以文學自許。生知八音,撰《樂錄》八章,定其得失。而疏脫自放,不謀仕進,富于田業(yè),擇人不欺者悉付之。峴有女樂一部,善奏清商之曲,吳越之士號為水仙。開元末名聞朝廷,經(jīng)過郡邑,靡不招延。然自謂麋鹿野人多不肯赴,亦有不召而自詣者。浪跡三十余年,后游襄陽西寨,歸老于吳。著有《陶真野集》十卷,《風月散人樂府》八卷。

曹著

[唐代] 曹著

曹著,貞元年間進士,詩人。

沈回

[唐代] 沈回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代宗大歷中曾應進士試。德宗建中三年(782)至貞元十五年(799)間,為山南西道節(jié)度從事,累歷行軍司馬,檢校刑部員外郎。十八年在成都,其后行跡無考。事跡散見其《武侯廟碑銘》、《文苑英華》卷一八八省試州府試詩、《寶刻類編》卷四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楊齊哲

[唐代] 楊齊哲

楊齊哲,唐代人,長安四年官洛陽縣尉。撰寫了《韋維善政論》。

王良會

[唐代] 王良會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憲宗朝內侍,元和中為劍南西川監(jiān)軍使,與節(jié)度使武元衡唱酬。事跡見《唐詩紀事》卷四五。《全唐詩》存王良會詩1首。

仁儉

[唐代] 仁儉

唐僧。屬禪宗北宗。嗣嵩山慧安國師。初放曠郊廛,世稱騰騰和尚。后住洛陽福先寺。武則天天冊萬歲中,奉詔入內殿,進短歌十九首。則天覽而稱善,令寫布天下。其歌辭皆敷演佛理、警勸世俗之作。

高傪

[唐代] 高傪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代宗廣德元年(763)在宣州,與袁傪等唱和。其后行跡無考。事跡散見獨孤及《賀袁傪破賊表》,袁傪《東峰亭同劉太真各賦一物得垂?jié)咎佟返?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長孫翱

[唐代] 長孫翱

唐人。肅宗、代宗時在世,與朱慶馀同時,能詩。有《宮詞》。

韓倩

[唐代] 韓倩

唐京兆長安人。韓休弟。玄宗天寶三載,有詩送賀知章歸鄉(xiāng)。四載,任國子司業(yè)。又曾任殿中丞、左庶子。

閻敬愛

[唐代] 閻敬愛

一作閻敬受。生卒年不詳??ね麥铌?今屬河南)。歷官御史。曾作詩題濠州高塘館。至德二載十一月自蘇州別駕任睦州刺史。未幾卒,劉長卿有祭文。事跡見《封氏聞見記》卷七、《南部新書》卷庚、《嚴州圖經(jīng)》卷一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吳彩鸞

[唐代] 吳彩鸞

吳彩鸞(生卒年不詳),唐大和年間(823-825年)河南濮陽縣人,吳猛之女,夫文簫。家貧,以抄書為業(yè)。此卷《刊謬補缺切韻》,元王惲《玉堂嘉話》卷二記為“吳彩鸞龍鱗楷韻”,《石渠寶笈·初編》著錄為“唐吳彩鸞書唐韻”。此外,史書中記在吳彩鸞名下的抄本韻書還有很多,如《切韻》、《玉篇》等。其小楷字體遒麗,用筆圓潤,筆法純熟,書寫極速且精。

德誠

[唐代] 德誠

僧。憲宗元和至武宗會昌間在世。嗣藥山惟儼,與云巖曇晟、道吾宗周為同道交。住蘇州華亭,常泛一小舟,隨緣度日,世稱華亭和尚,又稱船子和尚。撰《撥棹歌》三十九首,多歌詠漁人生活以寓禪理。

杜建徽

[唐代] 杜建徽

杜建徽(864—950年),字延光,五代新城(今富陽)人。杜稜幼子。

徐知仁

[唐代] 徐知仁

營州柳城人。歷官殿中侍御史、侍御史。玄宗開元中,官衢州刺史。十二年,官華州刺史。后官至戶部侍郎。

孫子多

[唐代] 孫子多

孫子多,揚州伶人。武宗會昌初,李紳為淮南節(jié)度使,時宿老鄭傪猶在江淮幕中,設筵以迎李紳,出家樂侑之,舞者年老。孫子多乃獻口號以譏之。宣宗時,又作語戲節(jié)度使崔鉉夫婦?!度圃姟蜂洿嫫湓娨皇?。

崔宗之

[唐代] 崔宗之

崔宗之,名成輔,以字行。日用之子,襲封齊國公。歷左司郎中、侍御史,謫官金陵。與李白詩酒唱和,常月夜乘舟,自采石達金陵。詩一首。新唐書《李白傳》載,崔宗之與賀知章、李適之、汝陽王 李琎、李白、蘇晉、張旭、焦遂為“酒八仙人”(酒中八仙)。其中崔宗之稱為四仙:“四仙宗之瀟灑美少年,舉觴白眼望青天,皎如玉樹臨風前。 ”

劉義度

[唐代] 劉義度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五代時曾仕后蜀為工部侍郎、判云安。其判云安時,嘗作《感懷詩十韻》,并刻于石上。事跡見《太平廣記》卷二七九、《十國春秋》卷一一五?!度圃姟反鏀嗑?句。

張良器

[唐代] 張良器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武宗會昌時登進士第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
房融

[唐代] 房融

房融,生卒年不詳,河南洛陽人,唐朝名相房玄齡族孫。博識多聞,成進士業(yè)。武周時期,以正諫大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。神龍革命,因親附張易之兄弟,被流放嶺南欽州,死于高州。平生愛好佛法,相傳曾翻譯《楞嚴經(jīng)》。其子房琯,在唐玄宗、唐肅宗時期擔任宰相。

張弘靖

[唐代] 張弘靖

張弘靖(760—824)字元理,唐代大臣,書法家,中書令張嘉貞之孫,尚書左仆射張延賞之子。畫家張彥遠祖父。以蔭為河南參軍。元和(806至820年)中拜刑部尚書,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封高平縣侯,出為河東盧龍節(jié)度使,遷太子少師。工書法。幼學元常(鍾繇)。自鎮(zhèn)蒲陜,跡類子敬(王獻之),及處臺司,乃同逸少(王羲之)。書體三變,為時所稱。元和六年(811年)裴琯所撰唐魏博田緒遺愛碑,為其正書。

張南容

[唐代] 張南容

生卒年不詳。范陽(今北京西南)人。玄宗開元二十三年(735)進士及第。大歷末、建中初,任定州刺史,成德軍節(jié)度使李寶臣忌而害之。事跡散見《舊唐書·李寶臣傳》、李華《楊騎曹集序》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王紹宗

[唐代] 王紹宗

[唐]字承烈,瑯琊(今山東臨沂)人,遷江都(今江蘇揚州)。修禮子。少貧嗜學,工草隸,客居僧坊,寫書取庸自給,凡三十年。庸足給一月,即止不取贏。武后(六八四―七o四)召擢太子文學,累進秘書少監(jiān)。紹宗雅修飾,當時公卿莫不慕悅其風。中年小真書,體象尤異,行草及章草次于真。自謂:“褚雖已過,陸猶未及?!碑嫀熡谝笾偃荩嬠E與仲容相類。 《歷代名畫記》、《唐書本傳》、《圖繪寶鑒》、《述書賦注》、《書斷》

劉淑柔

[唐代] 劉淑柔

女詩人。生平無考。《全唐詩》收詩1首。

申歡

[唐代] 申歡

申歡,不知何許人。申歡前生為梓潼薛君胄。好服食,多尋異書,日誦黃老一百紙。八月十五日,長嘯獨飲,忽覺兩耳有車聲,因頹然思寢。頭才至席,遂有小車,朱輪青蓋,駕赤犢,出耳中,各長二三寸。有二童子,綠幘青帔,亦長二三寸,謂君胄曰:“吾自兜玄國來。”君胄大駭曰:“君適出吾耳,何謂兜玄國來?”二童子曰:“兜玄國在吾耳中,君耳安能處我!”因傾耳示之,乃別有天地。

盧文紀

[唐代] 盧文紀

盧文紀(876-951),字子持,京兆萬年人。(案:此下有闕文。)長興末,為太常卿。文紀形貌魁偉,語音高朗,占對鏗鏘,健于飲啖。舉進士,事梁為集賢殿學士。唐明宗時,為御史中丞,遷工部尚書,貶石州司馬。久之,為太常卿。奉使于蜀,過鳳翔,廢帝時為節(jié)度使,見文紀奇之。后入立,拜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周時進司空。詩一首。

顏胄

[唐代] 顏胄

生平事跡無考?!度圃姟反嬖?首,出于《文苑英華》卷三〇六。

狄歸昌

[唐代] 狄歸昌

狄歸昌 狄歸昌,唐朝人,官侍郎,光化中,歷尚書左丞?!额}馬嵬驛》是其詩作.

鄭俞

[唐代] 鄭俞

鄭俞,籍貫、字號不祥。唐德宗貞元十六年(800)庚辰科陳權榜進士第三人。同榜有白居易、吳丹、杜元穎等。后白居易為河南尹,鄭俞授長水縣令,白居易曾在《四雖吟》中戲言:“命雖薄,猶勝于鄭長水。”鄭俞著有《性習相近遠賦》等。

張殷衡

[唐代] 張殷衡

生平不詳?!度圃娨荨肥赵?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下。

張仁溥

[唐代] 張仁溥

五代后唐時任隰州大寧縣丞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豆盧回

[唐代] 豆盧回

豆盧回,一作豆盧田,年里及生卒年不詳,唐朝詩人?,F(xiàn)存詩一首。

馬令

[唐代] 馬令

宜興人,其祖馬元康世家金陵(今江蘇南京),著《南唐書》(撰成于北宋徽宗崇寧四年(1105)),現(xiàn)藏故宮博物院圖書館。

牛鳳及

[唐代] 牛鳳及

唐人。武則天時官春官侍郎。長壽中撰《唐書》,劉軻與馬植論史官書,嘗稱之。

李伯魚

[唐代] 李伯魚

生卒年不詳。臨淄(今山東淄博)人。善為文,官至青州司功。伯魚卒后,其妻張氏歸依其弟張說,武后長安二年(702)卒。事跡略見張說《李氏張夫人墓志銘》?!短圃娂o事》卷一七誤云伯魚玄宗開元六年(718)登進士第,后人多沿其誤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
呂宗健

[唐代] 呂宗健

呂宗健,福建南安人。字粹侯,清嘉慶年間(1796~1820)人士。博學工詩,著作甚富。惜稿多失傳,惟〈哀王孫〉一首膾炙人口。

李昌鄴

[唐代] 李昌鄴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唐末進士。武宗會昌二年(842),有若耶溪女子題詩三鄉(xiāng)驛以自傷身世,昌鄴過此題詩和之。事跡散見《云溪友議》卷中、《唐詩紀事》卷六七。《全唐詩》存詩1首。

尉佗

[唐代] 尉佗

尉佗(?-前137年),真定(今石家莊市東古城)人。公元前218年,奉秦始皇命令征嶺南,略定南越后,任為南??ぃㄖ嗡诮駨V州市)龍川(今廣東龍川縣)令。

樊陽源

[唐代] 樊陽源

樊陽源,唐貞元進士第。詩一首。

殷穆

[唐代] 殷穆

生平無考。《全唐詩逸》收詩2句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卷下。

蔡江琳

[唐代] 蔡江琳

蔡江琳,清乾隆年間(1736~1795)鳳山縣人。生員。以下詩作據(jù)清修臺灣方志所引輯錄。

盧條

[唐代] 盧條

生平無考。《全唐詩逸》收其詩2聯(lián),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《千載佳句》。

胡駢

[唐代] 胡駢

胡駢, 唐末進士。詩一首。

查文徽

[唐代] 查文徽

查文徽(885—954)五代南唐大臣。字光慎,歙州休寧(今安徽休寧)人。南唐休寧人。侍后主李煜,官至樞密副使。討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時候立了大功,于是升遷為建州留侯。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,他的兒子元方是建州的觀察判官,他的孫子查道,是宋真宗的龍圖閣侍制。歷仕李升監(jiān)察御史、李璟諫議大夫、中書舍人、樞密副使、撫州觀察使、工部尚書。攻吳越福州被執(zhí),遣還餞以慢性毒酒,十年乃卒。

魏盈

[唐代] 魏盈

玄宗天寶間人?!缎绿茣ぴ紫嗍老当矶小酚?em>魏盈,為宣宗朝宰相魏扶之祖,不知是否同一人。《會稽掇英總集》卷二收其天寶三載(744)送賀知章歸會稽詩1首。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劉軻

[唐代] 劉軻

[唐](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)字希仁,沛(一作曲江)人。生卒年均不詳,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。童年嗜學,著書甚多。曾為僧。元和末,(公元八二o年)登進士第。歷官史館。馬植稱其文為韓愈流亞。累遷侍御史。終洺州刺史。軻著有文一卷,《新唐書藝文志》傳于世。

劉崇龜

[唐代] 劉崇龜

劉崇龜[唐],字子長,滑州胙(今河南延津)人。史載劉崇龜工書、畫,性廉潔。中和五年(885年)蕭遘所撰、劉崇龜所寫的唐昭覺寺碑,深受文人推崇。(唐昭覺寺位于今成都市北郊5公里,著名的皇家寺院,唐宣宗欽賜“昭覺”為名,素有“川西第一叢林之稱?!保┧瞄L畫花鳥,尤喜畫荔枝圖,曾名噪一時,一紙難求?!短茣緜?、金石錄、北夢瑣言》。劉崇龜為官多年,經(jīng)驗豐富,精明善變,為人所稱道,特別是劉崇龜換刀的故事,在民間流傳深廣。

張莒

[唐代] 張莒

張莒,長山人,登大歷九年進士第。大中時,官吏部員外郎。詩一首。

李真

[唐代] 李真

譙王李真,唐太祖李虎三子,從太祖戰(zhàn)歿,無嗣。高祖武德中,與六王同追封。

王智興

[唐代] 王智興

王智興(758年-836年),字匡諫,懷州溫縣(今屬河南)人 ,左武衛(wèi)將軍王靖曾孫,右金吾衛(wèi)將軍王瑰之孫,太子詹事王縉之子 ,唐朝官員、將領。太和年間(827年─835年),率軍討伐李同捷有功,封雁門郡王,進位侍中。歷任河中尹、宣武軍節(jié)度使等職。開成元年(836年),王智興病逝,時年七十九歲,追贈太尉,葬于洛陽榆林之北。

鄭昉

[唐代] 鄭昉

生卒年、籍貫皆不詳。德宗建中元年(780)登進士第,其余不詳。事見《文苑英華》卷一八九省試州府試詩,參張忱石《〈全唐詩〉無世次作者考索》?!度圃姟反嬖?首。

張直

[唐代] 張直

濮州人。唐末動亂,躬耕海濱,號逍遙先生。工詩。

崔謨

[唐代] 崔謨

生卒年不詳。德宗貞元時人。貞元二十一年(805)在臺州,作詩送日僧最澄歸國。最澄《顯戒論緣起》卷上存其詩1首,《全唐詩續(xù)拾》據(jù)之收入。

李季華

[唐代] 李季華

生平無考?!度圃姟肥瘴褰^《題季子廟》1首,出宋洪邁《萬首唐人絕句》卷一〇〇。宋王象之《輿地紀勝》卷七收此詩署李華作。疑李季華之“季”字乃涉詩題而衍,以李華作為是。

袁求賢

[唐代] 袁求賢

世次無考。《全唐詩》收其省試詩《早春送郎官出宰》1首?!段脑酚⑷A》卷一八九以此詩為張隨作。

  • 18
  • 19
  • 20
  • 21
  • 22
  • 23
  • 24